为什么对话?全国两万多家化工企业中,位于长江沿岸的有近万家。
另一种跟踪监测全球气候变暖的手段是对海平面变化的精确测量。海水在变暖的同时会产生膨胀,造成海平面上升。
例如,2009-2010年的冬季,一股暖空气进入加拿大,将冷空气向南推进,加拿大人度过了一个暖冬,但美国中大西洋沿岸地区的天气则变得极端寒冷多雪。在未来几十年里,如果海平面以目前、甚至以更快的速度上升,将对世界各地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。目前一些地区已受到影响,包括新奥尔良和墨西哥湾沿岸。一个更暖的气候意味着更高的海平面、空气中更高的湿度、更少的积雪、融化的北极海冰和日益萎缩的冰川。海洋变暖最近的研究表明,世界各大海洋由于吸收了大气中积聚起来的多余热量,海水热含量也在不断上升中。
天气和气候马克·吐温说得好:气候在我们的预期中,而天气则是我们已经历的。在变暖的气候模式中,仍会出现一些较冷的时间段。因此,政府要如何减轻乃至避免淹水对居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,民众又该如何应变自保,势必会成为社会需要特别关注的公共议题。
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也预测,到了2100年,因气候暖化,全球海平面温度将增加1.1至1.6摄氏度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亲自视察灾情后,将其严重性比拟为慢动作的南亚大海啸。然而淹水问题对民众生命财产的威胁,却是明确而实在的,且不论至今的水患能否防范得更理想,在全球暖化的大背景下,以及本地气温和海平面变化等蛛丝马迹,今后发生暴雨和因之引发的水患、树倒的概率,可以预见将更为频发。科学家对于巴基斯坦洪水的原因仍然莫衷一是。
二是印度洋气温的上升,导致季候风带来异常超大的雨量。巴基斯坦遭遇洪水肆虐,几近一个月,全国约五分之一土地被淹没,受灾人口多达2000万人。
但是这也意味着如何计算出成本和风险之间的平衡,尤其是在土地稀少珍贵的小岛,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来获得什么样的效果,需要各界周详的讨论,以凝聚行动所需的最大共识。既然气候暖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,对人类生存的影响(如气候极端多变带来的豪雨或干旱现象、海岸更易被侵蚀、疾病更容易散播)日益频密,地窄人稠的新加坡更需要未雨绸缪。此外,尽管新加坡气温自1970年代以来,每10年增加了0.25摄氏度,海平面在过去15至17年间,每年平均增加了3毫米,环境局至今也还没有足够的数据和研究,把近期的暴雨与全球气候变化挂钩。要完全杜绝极端气候对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冲击并不容易,要降低其灾害却并非不可能。
海平面也将上升18至59公分。因此,政府要如何减轻乃至避免淹水对居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,民众又该如何应变自保,势必会成为社会需要特别关注的公共议题。虽然人类行为是否直接造成全球暖化,还有待完整全面的证明,暖化现象本身却几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。作为一个岛国,新加坡必须密切关注全球气候变化这个大趋势。
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也预测,到了2100年,因气候暖化,全球海平面温度将增加1.1至1.6摄氏度。与巴国、中国和朝鲜的水患相比,新加坡的淹水问题自然是小巫见大巫。
更为贴近的理解,应该是指在从事任何事业时,人谋有时比天命更加重要。这对人类未来生存的安全,都将造成严峻的后果。
但是南亚次大陆民众并非洪水的唯一受害者,东亚的中国和朝鲜,自上周四以来也因边界的鸭绿江大洪水,至今已经有20余万人受灾,水患程度为60年来第二大。但是大自然的因素也不容忽视。尤有甚者,根据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,类似的暴雨洪灾或将成为常态。朝鲜甚至得出动军队协助5000多人紧急撤离。根据美国宇航局对地球气温的分析,在过去15年里有12年是历史上最热的年份,2009年是全球第二热的一年,南半球更是最热的一年。人定胜天,普遍被理解为人力能够战胜自然,这显然不符合传统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天人合一精神。
一是喜马拉雅冰川因气候暖化加速溶解,把大量淡水倾泻入泥沙郁积的印度河。人为因素首先难辞其咎,巴国因人口增长压力而大肆砍伐树林,让更多泥沙堵塞河道,是大水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对于本地今年以来几次暴雨后的淹水和树倒现象,环境局表示,虽然本地天气容易受大规模气象,如区域风暴、台风、太平洋海域形成的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干扰,但同时也会受本地上空出现的短暂且小规模气象,如对流性雷雨、苏门答腊风飑等的影响筹得的资金亦可以缔造更公平、更安全、更丰裕的世界,是极有价值的投资。
乐施会政策顾问Kelly Dent说。在为期一周的波恩谈判里,谈判文本在数量上增加了一倍,一些在《哥本哈根协议》中被删除的提议再度被加入到谈判文本中。
而在此次会议中,部分发展中国家在批评市场融资不稳定的同时,还表示每年1000亿美元并不足以帮助它们应对气候变化。但在此次波恩谈判中,一些发展中国家再度提出,减排义务应完全由工业化国家承担,这使得谈判一度陷入僵局。一时间,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,而在它的身上也承载着历史使命。去年达成的《哥本哈根协议》中,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意在2050年前将全球气温增幅控制在2℃以内,并依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,共同采取行动。
然而,谈判前景并不乐观。对于融资渠道的选择,考虑到援助资金的稳定性,发展中国家始终主张以公共融资为主;发达国家出于减少公共支出的考量,更倾向于依靠市场力量。
不管怎样,历史重任落到了联合国今年第四次中国天津气候变化谈判会上,而天津谈判也将是2010年坎昆会议前最后一次多边谈判。不过,自哥本哈根会议以后,中国在气候领域从未停止过积极努力,除了申办10月谈判之外,中国很有可能设立气候谈判特使这一职位,不过该职位的具体设立时间也尚未得知。
今年5月底刚刚竣工的梅江国际会展中心是天津规模最大的会展场地,在迎来10月的联合国气候谈判之前,它还将于9月承办夏季达沃斯论坛。在接下来的天津会议、坎昆大会,各国必须重拾决心,订立实质计划,满足全球人民的期望。
据Dent介绍,除将于墨西哥坎昆举行的大会,本年度气候变化会议只剩下一星期的议程。然而,如何筹集资金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。已举办15届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,还没有一次在中国举行。《哥本哈根协议》的资金援助共识再度受到挑战。
在Dent看来,发达国家裹足不前,不肯缔结公平而具法律效力的盟约的时候,穷国已经为气候变化付出生命的代价。一些乐观人士认为,经过一周磋商,本次会议中公约和议定书两个特设工作组均形成了新的谈判文本,这将使10月份在中国天津举行的第四次谈判进入逐条谈判阶段,为年底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大会作充分准备。
此次会议本身可能不会有太大惊喜,关键是表现了中国在气候谈判方面的诚意。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大会上,发达国家承诺在2010年~2012年期间为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提供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,并且承诺将在2020年之前,每年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需要而筹集1000亿美元。
谈判的艰难直接反映在谈判文本规模上。在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上,当中国被问及是否会申办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时,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当时明确回应:中国申办的时机暂不成熟,目前还没有时间表。